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首都罗安达,西滨大西洋,北及东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邻纳米比亚,东南邻赞比亚,另有一块外飞地卡宾达省与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安哥拉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也有炼油工业,主要分部于卡宾达的滨海地带。食品加工、造纸、水泥及纺织等工业也比较成熟。安哥拉国力因石油生产而快速成长。该国地大物博,国土富饶,未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沿岸共蕴藏了80亿桶石油,内陆也有出产钻石。安哥拉的经济潜力非常高,它很有潜力成为将来非洲最富裕的一个国家。作为葡萄牙曾经的属地,其有“非洲的巴西”之称。 人口 1650万(2006年)。主要有奥温本杜(约占总人口的38%)、姆本杜(25%)、巴刚果(14%)、隆达等民族。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温本杜语、金本杜语和基孔戈语等。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旧译安哥拉,至今仍保留有安哥拉兔、安哥拉山羊(其毛即马海毛)的说法。 【国家元首】 总统若泽· 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就任至今。 【重要节日】 独立日(国庆日):2月4日(1975)。 语言 官方用葡萄牙语,奥温本杜语 地方语言主要有奥温本杜语、全本杜语、巴刚果语和隆达语等。 货币 宽扎(Kwanza) 编辑本段地理 历史地理 安哥拉郊外一景 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年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5年独立后仍长期处于内战状态。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安盟最终签署停火协议,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 安哥拉地图
编辑本段地形 全境大部份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更为高亢。有一片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岸边,靠近西部海岸的地方,有狭长的[[平原。西北部为马兰哲高原,﹐海拔约500到1000米;东北部为隆达高原,海拔1000多米,古老的结晶岩地层,经河流长期切割,形成一系列条状平岗和岛山,诸河并列北流,形成刚果河水系的众多支流。南部为威拉高原,从北向南海拔由1500米左右下降至1100米,地表较平缓。东部是近代冲积的内陆湖盆,在干草原上散布一些孤立高地。大西洋沿岸为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上覆砂质土壤,其南部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22位。 编辑本段经济地理 安哥拉在经济地理上可分为四区 编辑本段喀丙达区 喀丙达地图(1977年)安哥拉大部份均在刚果河以南,只有一小片土地嵌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边,位在刚果河北岸,此区称喀丙达,面积7,246平方公里,首府亦名喀丙达。本区的约在南纬5度左右,年雨量约有1250~1500公厘,气候暖湿,本可大加开发,但以缺乏资金及劳工(当时葡萄牙规定白人农庄不得雇用黑人),大多尚未开辟,现本区仅以砍伐天然森林为主,另有咖啡、椰子,亦已开始栽培。 编辑本段北安哥拉区 本区沿海低地宽广,约有100~200公里。因地势低平,雨量较少,植物呈半干燥型,向内陆高原上雨水较多,为重要的咖啡生产地,栽种在400~l500米高度,雨量约1250公厘,安哥拉的主要咖啡产区在北部的乌吉高原,此高原邻近卡摩那(Carmona)。安哥拉以咖啡以罗巴斯塔高吉品为多,而后又引进阿拉伯种在中部高原上栽种。 北部沿海平原区正栽培中度纤维的绵花,沿罗安达铁路沿线而以卡台提(Catete)为中心。另有甘蔗,分布在北部及中部沿海谷地。为续水灌溉,在柯安沙河谷建筑坎班布坝(en:Cambamb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于1962年完工,具灌溉、发电及防洪功能。此区生产椰子、烟草及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