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出版合作共享》缘觅知音合作者(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9 10:37: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一个空前绝后的大文化项目:

《世界和平女神圣地与世界和平女神》建设
 
总体论证策划设计方案项目书

★★★★★

世    界    和    平    女    神    联    合   会
中 国 文 化 经 济 国 际 交 流 协 会
北 京 元 天 雁 翔 影 视文化传播中心
          
项目创意策划设计人:周雁翔  等

一个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

一项青史永垂的丰碑工程

一次功德无量的大善之举

一片大爱撑天的赤诚奉献

世  界  和  平  女  神  联  合  会
公元二零一三年盛春整理编辑

和平女神文化项目简介与寻觅合作伙伴:

世界和平女神圣地与世界和平女神

文化项目简介缘觅合作伙伴  

    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与追求,更是人类生活与延续的共同目标。因此,倡导和谐,期盼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义务和使命。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多年来,我们根据中国最古老、最典型、最广泛、最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孟姜女传说故事,在研究、挖掘、提炼、升华中逐步打造熔铸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期盼;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梦想与追求;终初步完成了:“世界和平女神与世界和平女神圣地”文化项目的初步策划与论证。
    一、项目名称:
            世界和平女神与世界和平女神圣地
    二、建设地点:
           青岛黄岛之薛家岛或新区海滨。
    理论根据:
    1、和平女神的理论根据,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有无数灿烂辉煌的珍宝。那些独有的经典和美丽的传说都蕴藏着极大的哲理和无价的财富,而孟姜女传说文化就是最优秀、最典型、最突出、最辉煌、最富有魅力和最无与伦比的代表。孟姜女文化是在华夏乃至世界流传最广泛,穿越时空最悠久,最富有人民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而这一文化现象的底蕴与灵魂核心就是: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反对压迫;追求和谐,追求平等,追求和平;向往的是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祥和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而孟姜女正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愿望凝聚的化身与代言人。实际上二千多年来孟姜女在广大人民心中早已经是护佑大家的神灵与和平的天使了。作为炎黄龙的子孙,作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十几亿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仁厚、博爱,礼仪、友好、热爱和平。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世界和平做出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从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和平女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大德大爱大善大义和对世界和平的呼唤与祝愿,因此,人民赋予给她神的力量用眼泪也能哭倒八百里坚固的长城,他能以弱女之体对抗压迫,反对战争,直接斥责战争的罪魁祸首皇帝,仗义为人民代言,千百年来她早已成为人民意愿凝聚的化身和人民心目中的神。因此它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无可比拟,必将成为世界和平的标志与旗帜,必将成为世界和平的物质与精神的千秋丰碑和精神财富。(同时我们坚信世界和平女神会比太平洋对岸的自由女神含金量更高,更富有文化底蕴,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代表性和文化内涵。)
    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充分的从民族文化里炼金淘宝,充分发挥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功在千秋,利在当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2、建设地点的理论根据,孟姜女文化的源头是齐国今日之山东,从某种意义上讲孟姜女还是长城文化的灵魂,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故事和孟姜女庙的香火,孟姜女传说源自孟姜女哭齐长城而始,齐长城素有世界长城之父的美誉,青岛之黄岛又是齐长城的起点与源头,因此,青岛的黄岛也可以说是孟姜女文化的根基所在。这当然是重要的原因和依据,而另个条件必须是海滨港口城市的理由不必细说,恰恰是青岛都具备了这两个必须的条件,由此说非青岛之黄岛莫属。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这应该说是和平女神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使命的安排。   
    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
    一项青史永垂的丰碑工程
    一次功德无量的大善之举
    一片大爱撑天的赤诚奉献
    因此说:这项工程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迫在眉睫,功在千秋,大爱无疆,功德无量,大爱撑天、世代颂扬,倡导和谐、维护和平、青史永垂;令全世界向往的世界文化政治坐标和中国闪亮世界的旗帜与象征!!!
    要完成这一空前绝后大文化、大政治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任务,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实施,这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多力所能及的,当前基本的论证方案已完成,和平女神的商标注册也基本办好,全部论证的资料文稿已待寻求合作者共同审稿合作出版,共享知识产权和著作版权,为下一步细化研讨立项实施建设谋求有缘者牵手合作,共谋大业。
    目前,不需要建设资金,只需前期启动资金一百万,以促使进一步细化论证,尽快定点立项。
    我们竭诚期待有识、有胆、有志、有智、有德、有为的贤者与我们牵手,共拥有知识产权和出版版权、共同作为知识产权人,发起、筹备、建设、实施这项无与伦比的伟大工程,在我们世界东方的和平女神圣地上,铸造人类共同的“世界和平女神”。同世界人民共享我们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的荣誉和伟大的长寿之果。
    我们期待着您的智慧!我们期盼着您的到来!
    缘觅知音;缘觅合作;缘觅共赢;缘觅辉煌!
    相约和平圣地!相约和平女神!
    联 系 人:周雁翔
    电    话:13608946832

附《世界和平女神圣地与和平女神》建设策划设计论证项目书:
主体论证策划设计方案:

 

中 国 文 化 经 济 国 际 交流协会

北 京 元 天 雁翔影视文化传播中心
————————————————————————————————————————
大文化创意项目“孟姜女文化现象的熔炼与开发”

关于在青岛市黄岛建设世界和平女神与世界和平女神圣地

总体论证策划设计方案项目书


策划设计论证人:周 雁 翔 等


   关键词: 孟姜女文化的核心灵魂  和平  东方和平女神  世界和平女神圣地   世界和平女神   责任与使命


    一、“世界和平女神”项目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根据
    孟姜女传说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作为中国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四大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不胫而走,蜚声中外。充分体现了她们的人民性、群众性、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的魅力所在。
    这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神话的不朽经典,大都是反封建的爱情故事。这四大传说无一不是为情所致,为爱所起,其间每个故事都洋溢着大爱、大恨、大慈、大悲及其理想主义的追求,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东方传统爱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如果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有爱的缠绵与甜蜜和短暂美好生活的话,那么“孟姜女传说故事”确是最悲壮、最沉重的话题。因为,孟姜女传说故事已不是单纯的挣脱封建枷锁的爱情故事,它已超越了爱情的本身,抨击的是那个时代战争的恶之源,罪之根,动摇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祸之根基。她的矛头直指万恶的统治阶级及其战争、战乱、苛政、徭役、赋税,恶霸、虎狼官吏的黑恶势力及其他们导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的灾难中饱受战乱之痛苦,可谓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于是,把满腔的怨恨和愤怒,集千愁万恨和殷切的渴望,通过孟姜女的故事向世人与苍天发出了呐喊与呼唤。神话了的孟姜女早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传说故事,而是集历代千千万万的孟姜女的悲惨遭遇逐渐融化为一体的凝聚。二千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口碑相传、岁岁演绎,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众望所归地塑造了一个中华民族传统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和人民心愿凝聚神话了的代言人。她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她追求世界和谐,渴望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她抗拒统治阶级的暴行和邪恶势力的横行霸道;她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和希望与追求,呼唤的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平”。因此,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群众性、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和现实性,这就是孟姜女传说故事能够穿越时空二千多年、不胫而走、蜚声中外,流传最早、时间最长、最广泛、妇孺皆知、岁岁演绎的重要原因和文化底蕴的灵魂所在。如果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是人民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洪涛大波,那孟姜女传说故事就是冲击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大地震与大火山的爆发。
    二千多年来,孟姜女成为中国的长城之魂,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的传说和孟姜女的故事在流传。实际上,她已化为中国的民族之魂和呼唤和平幸福的人民之魂。成为亿万人民心中追求幸福与和平的天使和女神。
    孟姜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二千多年来代代口碑传颂,盛传不衰,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穿越时空之长久,可谓无与伦比。孟姜女实际上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妇女的化身和美德的典范。她集大爱、大恨、大慈、大悲与理想追求于一身,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并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对邪恶与战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控诉,用一腔热血点燃了呼唤自由和平的文明之火,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呼唤和平的神灵。她所代表的是人类的善良、正义、恩爱、和谐与和平。孟姜女远比西方的自由女神更富有魅力、更富有凝聚力、更富有亲和力、更富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更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群众基础,同时,其中蕴含了未来人类社会从愚昧到和谐文明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假如将自由女神与和平女神相比:如果说和平女神是历史和人民大众心愿与追求的凝聚;那么,自由女神却是源自一件艺术品的魅力而始,人们逐渐给予她一些新的内涵和寄托,才使她有了今天的辉煌。而孟姜女文化现象的精华与核心是呼唤和平,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追求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基础所在。孟姜女文化是二千年来民心民意的结晶,而痛恨战争、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热爱和平,倡导和平,恰恰是这个结晶的底蕴和内涵,也是孟姜女文化现象的精华与核心,更是孟姜女文化久传不衰的灵魂所在。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和为之不懈的追求。因此,我们在这一文化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升华铸造“东方女神”即“世界和平女神”不仅是民心民意的历史必然,更是人民与历史的选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勤劳质朴、忠厚善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孟姜女实际上就是这些美德的体现和代言。中国是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应当对世界和平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世界和平女神圣地”的建设,不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是非常的,其意义何其大?何其切?何其非凡?何其深远?何其伟大?何其神圣?何其功德无量啊!!!
    这是历史的召唤!
    这是世界和平的需要!
    这是中华民族光荣的责任与使命!
    二、为什么要选择青岛的黄岛及其海滨建立和平女神圣地?
    关于选址建设“世界和平女神与世界和平女神圣地的问题,目前可选择的有:山东淄博的淄川;山东青岛的黄道及新区;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江苏的苏州、上海的松江、奉贤、崇明岛;湖南的津市;陕西的铜川等地;这是目前被学术界认定为孟姜女传说故事的重点流传的区域的核心地点,这些地方都有条件和理由实施这一神圣的文化项目和工程。
    笔者从以上这些选择点加以比较后认为:选择青岛市的黄岛是比较理想的,得天独厚的最佳选择》。其理由如下:
    1、历史依据和长城文化依据
    首先必须是海滨城市和有充足的建设空间和持续发展空间。
    青岛的黄岛不仅具备了上述条件,更重要的是:黄岛是中国齐长城的最原始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世界长城文化的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乃至世界长城之父之称谓的齐长城正是从这里始建。齐长城是孟姜女传说最早的载体和源泉,因此,孟姜女传说的根基就从这里说起。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是孟姜女哭齐长城的演变和演绎。二千年来孟姜女一直是劳动人民的代言人,孟姜女代表着和凝聚着人民的意志与愿望一路从远古走来……
    大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在于源,大树茁壮成长枝叶参天在于根。
    孟姜女故事流传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版本如此之多,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因此,孟姜女故事及其传说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旅游文化开发热不断的升温,孟姜女文化自然成为开发的重点和热门话题。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爆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时代告诉人们:文化不仅是产业最美丽的包装和最时尚的彩衣,而且更是最富有魅力和深远意义的灵魂产业——人类的灵魂产业。因此,孟姜女文化的开发,世界和平女神圣地的建设和利用定然会成为全世界文化产业的热点和主题。
    “孟姜女哭长城”顾名思义,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长城是不可分割的。首先,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故事在传播,二千多年来万里长城万里孟姜魂,姜女庙、姜女祠、姜女坟等何止一处?东起渤海的山海关,西至大漠孤烟边沿的居庸关,一道秦长城伴随着孟姜女的传说一路从远古走来。然而,在神州东方一直默默沉寂于历史隧道中的齐长城,伴随着孟姜女文化的进一步发掘,更是大放异彩。虽然,齐长城不论是从规模还是长度及其知名度都无法与秦长城相比,但谁也不可否认秦长城是齐长城的晚辈。齐长城蜿蜒齐鲁大地千余里,东起青岛的黄岛,西至济州(现在的山东省会济南西黄河岸边),犹如长长的巨龙东牵着浩浩黄海,怀抱着巍巍泰山,西挽着滔滔黄河,链接着齐鲁大地的山山岭岭,傲立于神州大地的东方,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长城,素有中国长城之父称谓的中国齐长城。
    据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修建长城非一年二年所能竣工,这说明齐长城当是公元前351年前的事了,或许更早些。就在这足足千余里的齐长城沿线,关于孟姜女文化遗迹的传说比秦万里长城这方面的遗迹还多,原因何在?于是,在学术界就有了孟姜女哭齐长城之说与哭秦长城之说的不同观点的分歧。
    长城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故事的依托和载体,没有长城就没有孟姜女哭长城之说。那么孟姜女究竟哭的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呢?无容置疑,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得出结论:孟姜女哭齐长城是源,而孟姜女哭秦长城的传说是孟姜女哭齐长城传说的演变和继续。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个传说,准确的讲,应该是孟姜女传说的源头起自齐长城还是秦长城,这问题无需争辩,结论是孟姜女哭齐长城是根,是源;哭秦长城是演变,及其后来许多传说都是后人借孟姜女传说不断增加上他们的意愿来抒发心胸中的愤懑及意愿的升华和融入。
    历史上的孟姜女,是真有其人的,原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据历史记载: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其“哭城”的源头来自《左传》齐国将军杞梁战死的故事:春秋初期齐庄公时代(前550),齐国人杞梁在攻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苦,哭了七天七夜,恰在这时,有一段城墙崩塌了。这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最原始的资料了。其后,西汉刘向在《说苑》、《烈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淄水是齐国境内的一条大河,齐国的首都就因临淄水而得名:“临淄”,临淄在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是该市的一个辖区)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但上述各书中指明杞梁姓范,更没有出现过“孟姜女”的名字。直至敦煌石窟发现唐朝曲子词,才见到最早记载孟姜女送寒衣赴长城,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到了唐朝末年,诗僧贯休题为《杞梁妻》的一首诗,把这早于秦始皇300多年,发生在齐国的故事演变成为了秦国人,诗中道:孟姜女去长城哭吊丈夫,“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被广泛流传的杞梁开始有了姓,不过说法不一,有说姓范,又说姓万,有说叫杞郎的,还有说叫喜良的。南宋郑樵曰:“杞梁之妻,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通志•乐略》)由此看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确实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时间大致是北宋年间。宋代以后,孟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谱成歌曲杂弹,“孟姜女庙”里四时香火不断,前来立碑献匾、拜庙赋诗的上至皇帝、仕宦,下至平民百姓,孟姜女的传说无处不在广为传颂,孟姜女随之成为“贞烈女神”,被列入“二十四孝”中的二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其实,孟姜女哭长城在哪里哭并不重要,这是一个源自公元前500年前的故事和传说,这些传说不论是哪个版本,都恰恰证明了孟姜女文化现象的底蕴和深远厚重的历史性与广泛的人民性、群众性。无疑,孟姜女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珍贵遗产,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面对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守着“和氏璧”而熟视无睹?而如何开发利用又是一个关键,孟姜女哭长城是个文化现象,如何透过这一文化现象,扑捉其本质与内涵的灵魂,才是最主要的,孟姜女是战争的受害者,是古代战乱中,深受其害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和希望安居乐业的化身与二千多年来最典型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的传说起自齐长城。而齐长城的起点又在青岛,青岛当然是和平女神圣地的最佳选择。因为这里不仅是世界长城之父的起点,更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源头之处。
    2、青岛本身优越条件的依据
    青岛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现代化的大都市,素有东方瑞士的美誉,风光秀丽的青岛,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与美国遥遥相望,可与对岸的自由女神彼此呼应,共同期盼呼吁捍卫世界的自由和平,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功德无量的善事、好事、大事。加之,青岛水路航运;陆路公路、铁路与高速路四通八达,航空更是连接五洲四海;地理环境优越;海洋气候宜人,更重要的是黄岛地域宽阔,又是世界长城的起源之根,在其肥沃、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如一片古朴典雅、推陈出新的、圣洁的、毫无污染的圣地,她正张开双臂迎接着漂泊了二千五百年的和平天使,世界和平女神叶落归根,安居和平女神岛,以成正果。
    (1)、地理环境优势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其中省会十个,非省会五个)。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1.56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万人;五市(县级)485.3万人。
    青岛三面环海,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多丘陵。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千米,其中大陆岸线730千米,占山东省岸线的四分之一还多,是一座海岸线漫长、山脉众多、水域面积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岛之所以被称作是“帆船之都”,优越的自然条件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在中国,没有哪一座海滨城市拥有大大小小的海湾35个,也没有哪一座城市同时还有69座岛屿,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够拥有5000多座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所以说,青岛人推开窗户,就是山景,就是海滨。青岛的城市,又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洗礼的“欧陆洋城”,历史古迹遍及大街小巷,具有异国情调的花园洋房500多座,这当然也是中国版图上绝无仅有的。所以,青岛人一说起自己的这座城市就滔滔不绝,因为这里的“山海城岛湾”是最有特色不过了。青岛的山多,海湾也多,于是形成了处处都有山海相依的“山海之恋”的风景,山拥抱着碧水,碧水扑打亲吻着石崖嬉闹,雪浪翻卷,蔚为壮观,更是充满了诱惑。
    青岛的山多,单从名字上来分析,就各有各的趣味、风格和特色。比如崂山,以攀登“辛劳”而著称,山山相连,故两千多年前称做“劳山”。又,浮山。人航行在大海之上,远眺家乡之山,最有情调的就是浮山。因为远远望去,浮山的九座山头一字排开,就像是一道绿色屏障一样,漂浮于海上,故谓“浮山”。还有贮水山、观象山、观海山、双山、丹山和北岭山等等,人们一看名字,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如鱼山,说的是它像鱼一样游入大海。这也就是说,鱼山是青岛离海最近的一座山,海拔62米,真正是拔海而起,一峰独秀。而在大文学家郁达夫和沈从文看来,鱼山是他们“隐栖”的好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将世间万念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头枕着万顷波涛,同落日一起睡去。又与朝霞一道去登高望远。 因此说青岛的山,是一种城市资源,也是青岛的阳刚之气所在,更是这座城市美丽轮廓线的自然文脉之蓝色经典。
    青岛的海,多情、浪漫,有风韵、有魅力,海湾处处辽阔而不平淡,海滩多多流金泛银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这是因为青岛的海更贴近城市,更趋于自然,更有亲和力,也更加丰富。海对青岛人来说,既是城市的一种依赖和向往,也是城市空间上的一段“留白”。它每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每天的桨声灯影里,都伴随着城市的律动和呼吸。 海是青岛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的“原生色”和“广告色”,也是青岛人最喜爱的颜色。比如,在所有的青岛著名企业商标中,几乎都有海的动感和颜色。像海尔、海信,不仅企业商标上有,就连企业的名称中,也少不了一个“海”字。再如青岛啤酒、澳柯玛等等,它们不但将啤酒花和浪花“结合”了起来,而且还将海洋与青岛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了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说,青岛的海不仅仅有一种天然之色,也是青岛的多情与温柔的灵魂所在,青岛还会让我们常常感受到一种伟岸与气魄。青岛之海永远是蓝色的春之声、夏之情、秋之趣、冬之梦啊……
    (2)、青岛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特色优势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最好的典型代表。如果青岛的山是一部古代史话,那么青岛的海就是远古史,而青岛的城则是近现代史。
    青岛的山所擎起的,是古代的人文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汉代驯虎山上童恢伏虎的故事、秦始皇游崂山的传说、李白所留下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还有张三丰、邱处机在崂山修炼的故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蒲松龄所留给我们的千古佳话,《崂山道士》和《香玉》。在老市区的一座座山头上,我们还能找到明代初年所设立的一座座烽火墩堡的历史遗迹,更有中国的长城之父屹立在黄岛黄海之滨,还有秦始皇登临和徐福东渡的琅琊台无不蕴藏着充满诱惑力的传说。
    而青岛的海,在一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密林和湿地。当时的胶州湾和黄海海域上,生活着猛犸象、麋鹿等大型动物。直到有一天,在大陆板块和火山的运动下,胶州湾里灌满了海水,青岛的山下才出现了一片汪洋。
    青岛的城,初建于明初,也就是1368年的洪武元年。这是青岛城池史以青岛为坐标的最早记录。当时青岛的城,名叫“浮山所”,就是现在的山东路和香港路一带。这座城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也是明王朝屯垦戍边的一项重要措施。眼下,浮山所的老人还有这样的一些传说。明代浮山湾里,教练水师的帆船经常是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那船上的红黄旗帜,如丛林一般,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是青岛作为古代城市的一种真实写照。而青岛作为现代都市,却是始自1897年的德国侵占时期,至今也不过是一个“百年青岛”。这个青岛之城的格局与先前有所不同,即将山和海都作为城市的参照系,把城建在山海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山海气蕴,吸纳岚光海色。于是,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和建设,一座海滨之城拔海而起,依山而立,成为祖国的东方门户。 青岛一向被称作是“东方瑞士”、“万国建筑博览”之城。它的城市品质,还被总结为“红瓦、绿树、碧海、青山”。这就是说,青岛有瑞士的静谧和小巧,还有各式各样的典型建筑。城中大片大片的红瓦顶,是指建筑的规模和气派;而绿树成荫的街道,又构成了其峰回路转的幽深;而碧海和青山,又作为城市的两大“动态背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凡是到过青岛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海城浑然天成而感叹。其实,这就是青岛的美妙迷人之处,也是一种欧陆风情。有人说,青岛最美的地方是其城市的建筑紧紧贴着大海,道路也随着大海的弯曲而不断延伸。还有人说,青岛的山是把城和海都拥抱在自己的怀里,襟红瓦和碧海。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实际上,青岛之城是山和海的有机组合和填充。没有这扬扬洒洒的城市风光,青山和碧海就缺少了灵性。
    青岛的“城市语言”有多种多样。比如,青岛的历史建筑多是两层、三层;大型公共建筑多、单体庭院式建筑多;风格各异的山花多、围墙多、门廊多、阳台多、老虎窗多;有些景观建筑,或街道的中心建筑上,半圆形转角多、塔楼多;街心大型树木多、公共绿地多、花园多、古迹多;由于山体和道路的衔接关系,路与路之间的石阶路多、主干道旁边的支路多、行道树树种多。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它们无时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在。在这些“城市语言”中,我们还不能忽视自然景观给我们这座城市所带来的独特的“语言效果”。如青岛的海湾多、海岬多、沙滩多、岛屿多、码头多;再数就是山头多、山头公园多、上山的小径多、青岛人餐桌上的海货也多。青岛的女孩子服饰色彩多、丽人多。因为有了这么多、这么富有创造性的“城市语言”,所以青岛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和丰富多彩的“城市表情”。我们说,青岛作为一座现代国际化都市,它的内涵是美丽、开放而富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诸如:海洋之都、山海之都、奥帆之都、影视之都、音乐之都、明星之都、品牌之都、旅游之都、建筑之都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优势。
    (3)宽阔的建设空间和持续建设的空间余地:
    青岛的黄岛与青岛新区海滨,有着广阔的建设空间和可持续建设的余地。笔者曾多次去黄岛及其青岛新区海滨考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海滨自然风光不止一次的吸引着我们,加之青岛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优厚的政策条件,无不召唤者和平女神的向往。
    当然,理由远不止这些,仅举这几点就足够了。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青岛都是最佳和最理想的选择圣地。
    世界和平女神圣地的建设与世界和平女神雕像的耸立必然会成为青岛乃至中国的一张辉映世界的国际名片。
    世界和平女神圣地与世界和平女神雕像,必然会成为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向往和祈祷的圣地。
    世界和平女神在青岛的耸立必然成为山呼海啸的千古绝唱与世界和平的辉煌坐标。
    世界和平女神是中华民族孟姜女文化灵魂的结晶;也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愿望与追求的重要坐标。这是人民的选择,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呼唤与昭示、理想与向往,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应有的表达与奉献。  
    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目标需要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
    三、建设“和平女神圣地”项目的基本内容:
    (一)、建设地址:
    山东青岛市黄岛开发区薛家岛(又名:和平女神岛;简称;女神岛)或青岛新区海滨较宽阔的区域。。
    (二)、论证单位: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
                     北京元天雁翔影视文化传播中心
    (三)、投资单位: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投资促进委员会协调合作共同投资。
    (四)、支持单位:联合国教科文委组织 ,国家有关部门,相关部门和国内外团体赞助企业与投资人等。
    (五)、项目具体内容:
    1、世界和平女神雕像
    (1)、选    点:
    选择黄岛之薛家岛或新区海滨沿海较为宽阔地带,如:金沙滩一侧的海滨公园的至高点周围是最佳最为理想的选择。其次在附近海滨沿海丘陵较开阔的山顶、山巅、山坡建设亦可。
    (2)、女神高度:
    初步要求基座高49米、立像高81米、总高130米。(具体尺寸需仔细测算论证设计并赋予深刻的含义)
    (3)、底    座:
    底座造型根据天圆地方的哲理,用大型圆盘为基座,圆盘上起大型方台为二级底座,在二级底座上再起三级方台底座,在三级方台底座的核心八卦图造型上,盛开着一朵无与伦比的、世界上最大的莲花,在花心里耸立起世界和平女神像。
    (意在在天圆地方的基础上形成三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总和喻意。天圆地方:《尚书•虞书•尧典》一开头就讲尧待天下太平后: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随后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体实施文明推广的工作(即明教的内容),这就是最早的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可以从河图洛书中得以佐证,天圆故然没有今天的精确认识,但已经蕴育了朴素的宇宙观,地方则是指地平坐标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东方,并用十二个地支,八个天干,四个卦象表示二十四个方向并构在整个周天(360度圆),这才是天圆地方的真相)
    在圆台底座周围用浮雕展现出光囊的宇宙空间飞翔着9999只白鸽;在二层方台周边雕刻9999朵圣洁的百合;在三层方台四周边展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和象征世界和平的吉祥物;四角有龙头石雕、周围汉白玉雕龙雕凤的护栏;在和平女神立像前置九鼎、立香案。既有中国文化元素,又有世界文化元素的相融相合。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它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赋予了鼎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镇妖辟邪捍卫安全平安和平的底蕴和象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索和认识,其含义是说宇宙最初有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之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在老子的法眼中,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的创造者,道虽然看起来很恍惚,但在恍惚之中有图像,有物体,有精神,有灵性。“对天地万物的起源,我是从道开始认识到的,”有了这个道,宇宙的秩序就建立了,这个秩序就是统领宇宙万有的一,有了这个一,代表天地父母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就诞生了,有了天地父母阴阳就产生了联系二者的气(子),阴阳与气构成了三,由这个三生成了宇宙万物,所以老子接着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三的含义是阴、阳、气,万物是由阴、阳、气三者生成的。)

    (4)、立像结构材质:
    内钢铁骨架,外扣铜质板材或不锈钢板材站立的雕像(具体还要看细化论证设计)。
    (5)、女神雕像造型:
    结合中国传统古代服装,形成袖裙飘拂,仙风洋溢,浑然大气,古朴典雅,神韵灵动,端庄飘逸;目光明锐,威严慈祥、面带微笑、目视远方,恩惠四方、昭示未来;女神左手怀抱一束麦穗稻谷;右手微微举起一只展翅欲飞的白色和平鸽。
    (整个女神像可设计成整体旋转意喻四方平安,恩惠四海之意。如果无法整体旋转,也可塑造双联体的两面像,一面对陆地,一面对海洋。)
    (6)、在圆盘底座:
    在圆盘底座下开四门,四面各开八十一级台阶而上,二层方台阶四面再开八十一级台阶而上,三级方台再开七十级台阶而上底座(象征着世界上目前的232个国家和地区用脊梁和肩膀共同擎起)
    (7)、下空间设计内容:设计如下:
    a、世界和平博物馆;b、世界历史博物馆;c、世界文化艺术博物馆;d、大中华文化艺术博物馆;f、环球影视厅;g、服务设施; h、仓储设施;i、维修机构;j、内部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可分副三层)。
     (8)女神立体空间内设计:
    设四部直升降电梯通道上下,分十八层,每层4米高左右,在整体的旋转中各层均可较高的利用起来。如:陈列、展览、观光、餐饮,和平纪念品,家庭乐园、音乐咖啡厅、音乐茶座、歌舞厅、名人书画厅、摄影作品展、影视厅,亲子园、 情侣宫、望海厅、观景台、休息室、接待厅等相关内容。
    2、附属建筑内容设置:
    在仿古长城护卫的和平女神圣地的围城开四门:正门:“和平门”;左门:“祥瑞门”;右门:“祥和门”;后门:“和谐门”。四门均为宫门。和平门前耸立雕龙刻凤的四门石牌坊和左右各树立四根擎天柱,意喻和平惠及四面八方。具体建筑有如下几项:
    (1)和平门。门前左右两尊麒麟或貔貅石雕 
    (2)和平广场 。广场内半圆弧有世界各国升旗台和世界各国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人物的雕像和感动世界的记述与标志。
    (3)和平大道 。大道两旁是世界和平长廊,廊内有世界各国和平事迹与和平使者的记录和颂扬。
    (4)五星级和平大酒店。
    (5)世界和平名人雕塑园。
    (6)和平文化生态林。
    (7)齐长城遗址园。
    (8)世界长城博物馆(以齐长城为基点建设世界长城博物馆,具体论证另有方案)
    (9)忠孝苑(自古以来世界所有的忠孝善美先贤之楷模典范的事迹)
    (10)女神祠(前后两院有应壁、廊房、门厅、门神、雕塑神位坐像、壁画、香案、功德箱、碑廊等组成。此建筑墙面均有孟姜女传说故事的壁画。
    (11)女神湖(湖中有女神岛)。
    (12)和平湖(湖中绿洲岛上有女神亭)
    (13)和平钟(让世界倾听和平的钟声)。
    (14)橄榄林与柳荫大道(预示和平)。
    (15)鸽子楼。和平的翅膀从这里开始自由的飞翔,处处都是传递和平的使者。
    (16)和平溪。该水系是圣地内的血脉河。贯通圣地内的水系按自然水之景观打造。
    (17)世界和平儿童乐园
    (18)世界和平女神医院
    (19)世界和平女神纪念馆。
    (20)女神港:设“和平号”、“和谐号”、“女神号”、“吉祥号”四艘游轮从和平女神港码头出发,通过人工修建的“友谊”河入海进行和平之旅。(还可以设置交通船舶客轮与青岛、烟台、大连、上海等海港码头通航)。
    (21)建立: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和平女神国际教育学院”
    (22)中国女神集团办公区 (管理体系)。
    (23)中国女神集团生活区(生活体系)。
    3、世界和平女神基金会
    建立为和平女神捐款功德园:
    (A)为世界和平女神建设捐助一百个亿以上的个人和企业,可在女神空间拿出一层为其建立永久纪念馆与和平女神同在永恒。捐助五十个亿的可二位捐助者同在和平女神空间一个厅内设立雕像、生平事迹展览,开辟二人纪念馆。
    (B)捐款二十个亿以上可在功德园内建和平女神功德阁(阁为二层:一层是捐献者独立的功德碑,二层是捐献者雕像与生平事迹展览);b捐款十个亿以上的建和平女神功德亭(独立树碑);  c、捐款一个亿以上的建和平女神功德坊数碑同立; d、捐款五千万以上进和平女神功德廊; e、捐款千万以上刻载和平女神功德墙; f、捐款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录入功德金簿;g、捐款八十万以下五十万以上(含五十万)的录入功德银薄;h、捐款五十万一下十万元以上的的录入功德铜簿;n、捐款十万元以下五万元以上的单页录入功德簿、五万元以下的按顺序录入功德登记簿存档。
    (25)世界和平女神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所属专业)。
    (26)中国女神集团。(中国企业、总部分别设在北京、青岛、香港等)
    (六)、该工程浩繁庞大必须分五期实施:
    1、 前期总体论证策划设计阶段和项目立项。
    2、 根据总体策划和立项要求招标设计
    3、 基础设施建设和主体工程和平女神底座与雕像工程阶段。
    4、 附属建筑和通海水系打造阶段如:姜女祠、围城、广场、牌坊、四门、擎天柱、和平大酒店、和平女神国际教育学院、儿童乐园、服务设施、管理体系、生活体系、和平大道、人工湖、海水浴场等。
    5、 装饰、绿化、配套完善后期整理竣工并逐步对外开放。
    及其它根据青岛本土文化结合创建的特色景观等。(详细策划在续论中。具体见全面详细论证策划书)。
    6、预计总投资一百余亿(不包括占用土地)
    该项目不仅是个投资大、影响大、工程大的项目;更是一个大政治、大文化、大坐标;不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她不仅反映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渴望、追求、倡导、热爱和平,更反映了今天的中国人民一如既往的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并以自己的传统美德影响世界,呼唤和平、捍卫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七)、管理与运营
    和平女神圣地建设完工后有中国女神集团和世界和平女神基金会共同管理运营。并由政府部门及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监管。
    以上是初步粗浅的论证与策划设计,要成功实现,尚需进一步召集相关专家细化论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一一落实,如:召集史学家、文学家 策划家、设计家、机械传动设计师、雕塑家、园林设计家等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并细化落实,逐步分期、分批的立项、设计、施工直至顺利完成,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完善。(详细论证策划设计方案正在实地考察策划中)。


 2012年6月18日 于北京

平女神标志设计争取意见稿样:

 

和平女神与和平女神圣地选址效果图:



和平女神圣地适合位址环境模拟效果草图



青岛新区沿海选点方位图

 

和平女神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根据论证附属材料之一:

透析孟姜女文化现象

探其文化底蕴的生命力之灵魂所在

一个无与伦比的传说    一个空前绝后的偶像

正本清源说孟姜  来龙去脉话原委

论建立和平女神项目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

周 雁 翔

    孟姜女传说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作为中国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四大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不胫而走,蜚声中外。充分体现了她们的人民性、群众性、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的魅力所在。
    这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神话了的不朽经典,大都是反封建的爱情故事。这四大传说无一不是为情所致,为爱所起,其间每个故事都洋溢着大爱、大恨、大慈、大悲及其理想主义的追求,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东方传统爱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如果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有爱的缠绵与甜蜜和短暂美好生活的话,那么“孟姜女传说故事”的话题确是最悲壮、最沉重的。因为孟姜女传说故事已不是单纯的挣脱封建枷锁的爱情故事,它已超越了爱情的本身,抨击的是时代的恶之源,罪之根,动摇的是时代的祸之根基,因此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更深刻的思想性。也许这就是孟姜女传说故事穿越时空、流传最早、时间最长、最广泛、最普及、妇孺皆知、岁岁演绎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如果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是人民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洪涛大波,那孟姜女传说故事就是冲击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大地震与大火山的爆发。
    孟姜女传说故事一直是以口头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千年来常传常新有口皆碑,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各族人民不断的增加上许多自己难以述说的愿望、追求,融合着自己许多爱与恨的情愫,年复一年的不断丰富,年年岁岁不断的演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并不多见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深刻的内涵及其她无与伦比的社会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其它文化现象所不能比拟的。
    神话了的孟姜女,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东方传统妇女的典型代表,而是一个非常伟大、非常神圣、非常厉害的东方女神。说她伟大,她伟大的让人世代传颂,且无人可比。说他神圣,她神圣的宫室遍神州,膜拜冠华夏,香火二千余年鼎盛不衰,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庙和她不断的香火,孟姜女真正成为中国长城之魂,成为华夏的精神。说她厉害,她厉害的敢和帝王叫板,敢和暴政抗争,她厉害的控诉了亿万人民敢怒而未敢言的心声;说她厉害,她厉害的能呼风唤雨,她厉害的能让地裂天崩,她厉害的的眼泪能摧毁八百里长城。这些别说是一个弱女子所为,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谁能并论。说她是东方女神,她可与西方希腊神话中的任何一位女神相比,就是与美国的自由女神与之并论,也没有哪位能比我们的东方女神文化底蕴如此的厚重,如此的博大精深,如此的有口皆碑,如此的穿越时空二千五百年,岁岁演绎的在几十个民族中广为流传,真乃人世间的奇迹。由此可见,她广泛的人民性与群众性及其代表性,而创造孟姜女文化现象这一奇迹的也正是社会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
    大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在于源,大树茁壮成长枝叶参天在于根。
    孟姜女故事流传的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版本如此之多,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因此孟姜女故事及其传说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旅游文化开发热不断的上升,孟姜女文化自然成为开发的重点和热门话题。旅游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爆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时代告诉人们:文化不仅是产业最美丽的包装和最时尚的彩衣而且更是最富有魅力的产业灵魂。因此,孟姜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又自然成为一个热点和争议的文化主题。
    “孟姜女哭长城”顾名思义,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长城是不可分割的,首先,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孟姜女故事在传播,二千年来万里长城万里孟姜魂,姜女庙、姜女祠、姜女坟等何止一处?东起勃海的山海关,西至大漠孤烟边沿的居庸关,一道秦长城伴随着孟姜女的传说一路从远古走来。然而,在神州东方一直默默沉寂于历史隧道中的齐长城,伴随着孟姜女文化的进一步发掘,更是大放异彩,虽然齐长城不论是从规模还是长度及其知名度都无法与秦长城相比,但谁也不可否认秦长城是齐长城的晚辈。齐长城蜿蜒齐鲁大地千余里,西起济州平阴县的滔滔黄河,东到青岛黄海之黄岛,是世界上最早的长城,素有中国长城之父的称谓。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修建长城非一年二年所能竣工,这说明齐长城当是公元前351年前的事了,或许更早些。就在这足足千里的齐长城沿线,关于孟姜女文化遗迹的传说比秦万里长城这方面的遗迹还多,原因何在?于是在学术界就有了孟姜女哭齐长城之说与哭秦长城之说的不同观点的分歧。
    长城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故事的依托和载体,没有长城就没有孟姜女哭长城之说。千百年来,孟姜女实际已经成为长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长城文化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长城之魂。那么孟姜女究竟哭的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呢?无容置疑,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得出结论:孟姜女哭齐长城在前,哭齐长城是源,而孟姜女哭秦长城在后,是孟姜女哭齐长城传说的继续的演变与演绎,它们之间,是根源与树干及其枝叶的关系。这好比是一条江河,开始都不是洪涛大波,巨浪滚滚的,大都是,有源头的细流微澜开始,在流淌的途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支流才逐步形成波澜壮阔之势的。笔者曾考察过嘉陵江在秦岭深处的源头,在秦岭山巅深处的草丛灌木里,无数溪流在汇集着,犹如散头的麻绳,慢慢聚集拧在了一起,并在他穿越千山万岭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不断地壮大才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嘉陵江。无论谁问我嘉陵江的源头在哪里?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嘉陵江的源头在秦岭。同样有人问孟姜女传说的源头在哪里?我同样可以准确的说:孟姜女传说故事起源在古代的齐国,即今天的山东淄博。
    2007年9月央视四台科普频道《探索与追求》栏目以《寻找孟姜女》为题,对孟姜女传说进行了客观、高度概括与宏观的重点报道中,也基本肯定了这一观点。笔者为此也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起早贪黑的奔波于齐长城,追寻孟姜女的传说踪迹,探其来龙去脉的原委,从孟姜女的历史记载到不同版本的传说;从孟姜女的原型到传说中的演变;从孟姜女文化现象到透析到这一文化现象的底蕴灵魂所在,可谓收获颇丰,领悟颇深。孟姜女传说与孟姜女文化是劳动人民共同的创作。她始终根扎于劳动人民的沃土中,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心血浇灌孕育的文化奇葩。这也许是她流传二千多年,不断丰满,盛传不衰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历代文人力不能及的事。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记载最早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据史料记载,齐庄公五年(前550年)庄公为报六年前平阴战役之仇,率领大军偷袭晋国,晋国得到信息,加强了防范,无功而回,齐庄公伐晋未成,回师偷袭莒国(莒国,现莒县),齐将杞梁任先锋官攻打头阵,在且于城门外激战,杞梁战死于门下(莒县现存清光绪19年且于门遗址碑刻)。噩耗传到临淄,其妻孟姜女临淄城外迎丧。其妻迎柩至郊外,国君欲在郊外吊唁,孟姜女抵制不肯,要求按仪节到宫舍祭祀。刘向《说苑》和《烈女传》载:“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赴淄水而死”。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故事。
    其后,西汉刘向在《说苑》、《烈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但上述各书中指明杞梁姓范,更没有出现过“孟姜女”的名字。直至敦煌石窟发现唐朝曲子词,才见到最早记载孟姜女送寒衣赴长城,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
    唐末《杞梁妻》一诗,说杞梁妻子为秦国人,她去长城哭吊丈夫,“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被广泛流传的杞梁开始有了姓,不过说法不一,有说姓范,又说姓万,又有说叫杞郎的,还有说叫喜良的。南宋郑樵曰:“杞梁之妻,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通志•乐略》)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时间大致是北宋年间。
    宋代以后,孟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谱成歌曲杂弹,“孟姜女庙”里四时香火不断,前来立碑献匾、拜庙赋诗的上至皇帝,下至仕宦,孟姜女随之成为“贞烈女神”,被列入“二十四孝”中的二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
    元代,中国的民间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现在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明清以来,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我们已经知道了孟姜女是流传于民间的、是根据人们的意愿不断加工塑造而成的一个艺术形象。那么,研究她究竟哭的是哪个长城,就理应首先弄清楚她的生活原型杞梁妻哭的是哪个长城。也就是说摸清孟姜女传说的来龙去脉也是很有必要的。 孟姜女究竟是哪里人,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湖南省澧县人,也说她是陕西省铜川人,也有人说她是河北省山海关人,还有说是湖北和江苏人的,但均误为秦之说,真正历史上的孟姜女实为春秋齐国人(今山东淄博临淄人)。笔者在山东齐长城脚下的涌泉村,听村民于莲香等声情并茂的演唱《十哭长城》:“一哭长城泪汪汪,点着银灯裁衣裳。未从下剪铰,思量郎身量,长短五尺寸,低头暗思量,不如亲眼见,哭坏了小孟姜。二哭长城泪纷纷,做就了寒衣停绣针。搬过容花镜,替郎试试新,不遂奴的意,不称丈夫心,手托寒衣痛流泪,眼前哪有穿衣人。三哭长城泪两行,清水洗手下厨房。待吃长城面,为奴来赶汤,待吃滋味好,加上葱和姜,待吃咸和淡,为奴先尝尝。吃什么好来道什么歹,眼含清泪哭下来。四哭长城泪潸潸,身穿一身白布衫。乌云盘龙髻,头戴雪花簪,罗裙正八幅,麻绳三尺三,扎点起来白似玉,点点珠泪湿布衫。五哭长城泪满腮,手托寒衣出门来。来此荒郊外,脚步实难抬,风吹黄沙土,凉风吹奴坏,眼望长城千万里,一步一声哭着来。六哭长城泪盈盈,来此万里一长城,来到城里头,一望无人踪,不知丈夫在何处,喊了十声无人应。七哭长城好心焦,三件寒衣一火烧。就地刮旋风,离地三尺高,左刮右边起,右刮左边飘,知道丈夫真魂到,寒衣好歹捎去了,我一年就是这一遭。八哭长城泪婆娑,狠心丈夫你听着,寒衣不随身,夜晚把梦托,寒衣待改样,夜晚和奴说,不和奴说和谁说。九哭十哭长城泪交流,日落西山哭泪休,祷告城墙你塌了吧,丈夫的尸首在里头,哗啦啦城墙四下塌,塌出了尸首没有数,咬开中指弹,鲜血往下流,祷告丈夫你显灵吧,指头好了我好磕头。虾腰就磕头,转身就要走,哪捞这样贤良女,哭到这里到了头。”这些唱词与曲调都是明显的山东淄博淄川一代齐长城脚下当地百姓的方言俗曲,听起来亲切实在,真实可靠。
    另外还听到了一首《孟姜谣》的当地俚曲,笔者记录并整理如下:“姜女寻夫到劈山,千里迢迢路艰难,秋风涟涟风瑟瑟,饥寒交迫晕道边。恩人孟氏来相救哇,姜女再生在人间,在人间。滴水之恩涌泉报,粒米之情满囤还,茅屋留下孟姜女,推磨推碾缝衣衫。劈山传颂孟姜情呀,涌泉长歌孟姜缘,孟姜缘。惊闻夫君修城死,孟姜哭到劈山关,悲痛欲绝肝肠断,泪尽血出呼苍天,山崩地裂雷声响,天河倾盆长城断,天河倾盆长城断,长城断。雨过天晴艳阳天,一道彩虹恋劈山。孟姜化神乘鹤去,留下传说伴涌泉,齐长城下孟姜庙,香火不断代代传。”这首《孟姜谣》,词曲均属于当地流传的民俗民谣的特征与特点。其中唱词中的劈山,就是矗立在山东淄博淄川淄河镇涌泉村与梦泉村之间得劈山岭,劈山岭上至今有保存完好的齐长城遗址,梦泉在劈山之阴,涌泉在劈山之阳。唱词中的涌泉,就是劈山齐长城脚下的涌泉村。这里是春秋齐国的屯兵守卫的边防,这里不仅有齐国大将军的演兵场,还有他们驻扎的兵营歇马堂等遗址。相传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曾驻扎在这里,关于孙膑的传说与遗迹比比皆是。涌泉村基本有两大姓氏,孟姓和于姓祖居于此。笔者在涌泉采风久住,与村民结下了很深的友情,听他们讲故事,听他们说唱孟姜女,无不意味深长,娓娓道来。在他们指点下:抚摸齐长城,问讯齐长城坍塌断城处,拜祭姜女庙,瞻仰姜女石,参观孟姜女故居,走孟姜女大道,听姜女溪流水的欢唱,远望在劈山悬崖上若隐若现的孟姜女像,千手观音树下听村民讲述孟姜女被观音菩萨点化成仙的经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叠印着孟姜女的影子,回荡着孟姜女的声音与呼唤。
    据刘向的记述,杞梁妻是枕着丈夫的尸体在城下恸哭,而后又投淄水而死的,因此,人们自然会产生一个推测:这个城应该距离淄河不会太远。 杞梁妻临终所跳入的淄水,就是今天山东淄博境内的淄河,它发源于淄博市南部的博山区,而后北上,流经淄川、临淄两区,最后从东营进入渤海。它几乎穿越了淄博南北,全长122公里,是淄博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 由此寻找这个具备哭城与投河条件的地方,只有齐国临淄的都城与山东淄川淄河镇的劈山齐长城与邻近的城子村齐长城段了,劈山顶上有两块大石平台,当地人称为孟梁台,相传是当时人们为了纪念孟姜与杞梁命名并传承下来的。根据故事情节的描述,勘察千里齐长城,唯有在淄河镇劈山齐长城段最符合、最具备构成故事中的必要条件。因此说这里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最早发源地。除此外不管是哪里的长城都无法能与此记载相符并能自圆其说。学者、书法家、民俗专家王颜山先生认为:杞梁妻哭城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然临近官道,第二它必须有长城,第三它必须靠近淄河,也就是淄水。而具备这三个条件的除山东淄博齐都临淄外只有山东淄川淄河镇的齐长城段了。况且,这里就是当年齐国驻军的兵营。那么,齐国大将军杞梁战死莒国以后,由南边官道运来,在这里停放,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一种推理。
    实际历史上的孟姜女姓姜而不姓孟,一说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因此姓氏前冠以孟,意思是姜家的长女即称孟姜女;二是说齐人姜女为寻修齐长城的夫君,置身到齐长城下病卧涌泉村头,被村内孟氏夫妇搭救,为报再生之恩,跪拜孟氏夫妇为义父义母,言道:“滴水之恩涌泉报,粒米之情满囤还”并冠以孟姓,由此村为“涌泉”村,女为“孟姜女”。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成王实行分封制,齐地归属开国元勋姜子牙,姜子牙封齐建国成为气齐国的第一代国君。国君的的长女就叫孟姜(孟仲姿),她的丈夫就是《左传》记载的齐国将军范杞梁。姜女实属太公后裔。
    一说起长城,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秦始皇时修的秦长城,也就是“万里长城”。这首先是秦万里长城规模巨大,又因秦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这一特定历史环境影响和后人对万里长城作为民族象征的宣传及其作为秦始皇暴政与徭役罪证的控诉等反正两方面的宣传所致。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少国家就有了修长城御敌的做法,而最早、最著名的当属齐国修的齐长城。这不仅是世界历史最早的长城,也是秦长城前最为壮观的最大工程,然而,千里齐长城与万里秦长城相比不论从规模还是气势都相距甚远,另外一个偏于东方的诸侯国的工程与一个统一大帝国举世闻名的国家工程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加之齐长城比秦长城早了近半个世纪,更因为秦最后灭齐之后,为绝后患,将齐人迁移分散各地,齐在岁月的流水里渐渐淡化了,尘封了,渐渐被秦帝国与万里长城所掩盖和替代。此外的原因就是秦万里长城工程远比齐长城工程好大,服役的民工会更多,更艰难困苦,给人们带来的负担会更重,伤亡的人数会更多,诸如孟姜女这样的悲惨遭遇也会无数倍的增多,人民必然把无数的怨恨与愤怒都记在作为统治者的秦始皇头上,也一定会结合秦的暴政、奴役、苛捐杂税,种种压迫,从精神到舆论甚至行为上的不满与反抗,所以说到孟姜女哭秦长城时,已经不是一个孟姜女在哭了,而是一个被压迫的群体与阶级在哭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孟姜女哭齐长城传说故事渐渐被秦长城替代的又一原因和必然。
    而真正有记载孟姜女哭齐长城演变到哭秦长城的转折是源自唐朝末年诗僧贯休的一首《杞梁妻》中唱到:“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开始的,由此这个故事就大变了,时代变了,地域也变了,情节也变了。”。我想这个僧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把这位齐国女子的故事一下子搬到了300年之后的秦朝,又把发生在齐国齐长城的事搬到了中国北方秦长城下。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诗僧的作品是根据民间百姓关于孟姜女哭秦长城现实的传说概括与总结凝聚自己的愤怒与同情形成了这首如同匕首和投枪的诗作。这说明了两点:一孟姜女哭秦长城的传说旷世已久,在唐之前就广为流传了,具体说应该自秦修长城时就开始了,并不是源自诗人的作品而始,只能说是可查文字记载的开始,这说明之前孟姜女故事都是民间口碑相传的。二是说明诗僧之作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当时唐末一个徭役繁重的特定环境里触动了诗人的伤感与愤怒,进一步激发出作者借孟姜女传说谴责秦始皇来抨击映射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不管怎么说,这首诗对孟姜女传说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并由此越传越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而不衰。诗僧贯休对孟姜女传说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
    有些专家、学者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认为在封建社会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有记载,单凭哭夫这一论据,好端端的长城,竟被哭塌,实在是牵强附会。再说,把齐国的孟姜女误为秦国之事,把攻莒城改为修筑长城,不符合历史记载和情理,只是民间传说罢了。
    笔者以为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决不能轻视了这些传说,实际在传承中的孟姜女传说中,孟姜女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而是历代千千万万个孟姜女的凝聚;是无数李女、张女、王女、刘女及其所有中华民族传统妇女在孟姜女形象中的汇集;是所有中国历史上东方妇女遭遇的融合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寄托于孟姜女一身,以孟姜女抒发内心的情感,好恶,喜、怒、哀、乐;以孟姜女的歌哭痛斥封建社会的暴政、徭役、压迫、欺凌与苦难,同时将许多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寄予孟姜女一身,孟姜女是劳动人民塑造的代言人。孟姜女更是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特别是东方妇女塑造的自己形象的典型和典范。广大劳动人民不但塑造了孟姜女的光辉形象,而且还赋予神话了的孟姜女无比的精神和力量,在孟姜女形象与精神世界里凝聚与洋溢着劳动人的心愿和希望。这是中国历史过去现状的集结,更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结晶,这也是孟姜女文化现象的底蕴和生命力灵魂的所在。也是孟姜女盛传不衰,岁岁演绎,穿越历史的根本所在。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压榨下,呻吟中的劳动人民追求并不太高,他们只是想过上男耕女织的太平日子,只是想过上温饱与全家平安的生活就足够了。然而这种本能的、最起码的要求都不能实现,千百年来,这是他们世世代代的梦。因此他们痛恨封建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反对暴政,追求平等;反对奴役,争取自由;反对苛捐杂税,盼望买卖公平;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这些难道不是孟姜女文化中现象底蕴中的呐喊与呼唤吗?
    因此说,孟姜女在哪里哭长城并不重要;孟姜女是哪里人氏也没关系,在笔者看来孟姜女传说越广泛,越持久,越深入人心,洽洽说明孟姜女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孟姜女已经成为世界东方的女神,是呼唤幸福、自由、和平的天使和昭示和平的女神。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传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如何弘扬长城文化与孟姜女文化?如何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放射出崭新的光彩?又如何在孟姜女文化里提取精华服务于时代的和平与和谐?打造出时代的孟姜女形象的精彩?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关键。
    目前,山东淄博、河北秦皇岛、江苏苏州和上海松江、湖南津市以及陕西铜川,被学术界认定为孟姜女传说故事的五大重点流传区域,其实何止这些?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淄博的孟姜女传说捷足先登、有幸获此殊荣。在此之后,我国其它几个孟姜女传说地也在积极申报。一个悠远的故事,如今仍是那么地美丽动听; 一首古老的歌,依然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地传唱!古往今来,有哪种文化可与其相比? 文化是人民创造的,孟姜女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而不仅仅是属于哪个地区和区域。孟姜女文化这篇大文章谁做好了才属于谁。您可以做,我可以做,谁都可以做。关键是做好,做大,特别是推陈出新才是孟姜女文化的关键所在。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左传》里短短的几句话演变而成,二千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真正的历史记有文人记载并不多,而是依靠广大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口碑相传和民间艺人总结改编的说唱,不胫而走,不翼而飞的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与国界,代代相传,岁岁演绎,不断丰富,不断充实,这不论是从历史的时间性还是广泛性及其家喻户晓的人民性都是个无与伦比的奇迹。
    如何让我们的东方女神走向世界,又如何在孟姜女文化现象里透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灵魂的精华,让孟姜女文化更好的发扬广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神圣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

2012年5月 于 京华


孟姜女哭长城的发源地(齐长城鲁中淄博段)

和平女神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根据论证附属材料之二:

以实际行动学习十八大文件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炼金淘宝造福人类是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

孟姜女始终都是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人民代言人

——再论世界和平女神文化项目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

周 雁 翔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文化建设特别的重视,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10年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特别强调了:“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还特别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
    胡锦涛主席深情的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胡锦涛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胡锦涛主席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胡锦涛主席还特别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根。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不仅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更是我们传承创新的基础和根本。弘扬传承不断的创新民族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宝库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我们对前辈前贤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决不能孰视无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掘、研究、整理、推陈出新、创新传承,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宝库中,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众所周知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等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盛传不衰,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民族文化的长河里,爱情是个永恒而又沉重的的主题。四大传说,都因爱而起,不论是牛郎织女的人神之爱,还是白蛇传中的人妖之恋,不论梁祝爱到深处直教生死相许的生死爱情,还是孟姜女与杞良在封建压榨奴役战乱中生死别离,挣扎、呼唤、呐喊的悲剧,无不渗透着爱与情在封建至酷枷锁中的磨难与抗争。假若说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是人民为追求自由恋爱抨击封建制度和挣脱封建枷锁束缚的抗争的话题,孟姜女传说故事却在这一基础上有着大大的超越,孟姜女传说已不是单纯反封建制度枷锁的爱情故事,而是随着人民的意愿逐步演化为人民意愿的载体和爱与情、怨与恨的代言人。在封建社会长期、残酷、压榨下的劳动人民忍受不了战争、徭役、苛捐、杂税、压榨中奴隶的日子,愤慨满腔积怨甚多的劳动人民,在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发泄自己内心世界难以忍耐的情绪,表达他们内心的抗争:一是揭竿而起造反,起来推翻罪恶的统治,然而这种几率太少且非常渺茫,那就剩下借古讽今,借前人说事的另一条曲道了,孟姜女的传说自然形成了他们说事的载体与媒介,至于孟姜女原来是真是假的来龙去脉,在这一文化传承中就越来越不为重要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处倾诉,且又不宣泄胸中的磊块之愤慨被逼到了极点的劳苦人民,终于找到了孟姜女这个典型的代表,人民把自己的愿望和祈求都寄托在了孟姜女身上,自然孟姜女成为了人民愿望的化身,孟姜女是中国劳动人民意志和愿望的凝聚。二千五百年来他控诉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揭露着战争与奴役的种种罪恶,在历史的时空里呼唤着、呐喊着、祈求着公理与和平。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岁月是在人民流血流泪的日子里浸泡的,尤其是中国女性的母亲们泪流的太多了,广大人民群众把这太多的泪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而且必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排山倒海力量,竟然摧毁了八百里无坚不摧的长城。这眼泪太奇特了,奇特的泪说明它有奇特的力量——它不但渗透中国历史二千五百年不干,而且成为中国人舌尖上都能诉说与口传的泪。
    这穿越时空摇撼山岳的泪与一位中国女性有关。但这不是王昭君、窦娥的泪,也不是秦香莲、杜十娘的泪,更不是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泪,当然也不是织女与牛郎、还有刘兰芝、林黛玉的泪。这些泪的后面都有一个让人把心放下的敞亮结局,崎岖、委屈、艰辛和悲苦的付出,终能够点燃一星一点甚至一片金牌似的火焰,烧掉或者减少一些心中的郁结,给自己,也给世间撩拨些宽慰和能够长叹一声的凉风。唯有这晶莹而又沉重的泪一直在时空里飘着,与星作伴,与月为伍,风吹不干,土埋不掉,雷惊不走,执着地去浸透着中国的历史,泪滴石穿般的湿透了为剑与酒垒砌起来的历史长城。这是千古呐喊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泪——就是东方女神孟姜女的泪。这不仅是我的感受,而是许许多多学者的同感,更是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在拜祭孟姜女故居后,在无限感慨中所撰写美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我坚信这样的感慨在中国不在少数,人民赋予了孟姜女神的力量,孟姜女代表了人民。此刻,我进一步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理。
    顾颉刚先生在《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三部分“研究的结论”第四点中指出:“故事是没有固定的体的,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的种种变化上。”(1984.上海古籍出版社)运用这一观点,区别了研究传说与历史的基本原则,即研究传说的原则是观其“变”,研究历史的原则是追求“真”。据以上观点,我们把它总结为两句话:“研究历史的原则是求其真,而研究传说的原则是观其变”。而孟姜女故事在其原型上的代代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一文化现象中,其原型并不多么重要了,广大人民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凝聚在这一特定的人物——孟姜女身上,根据人民的需要和追求,不断地丰富、演绎、神话,并逐渐形成了人民表达爱恨、愿望,理想、追求的化身和女神,是绝非偶然的。
    在中国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上,孟姜女实际上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的代言人,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的意愿和喜怒哀乐都通过孟姜女传说故事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孟姜女传说的轨迹是靠历代人民一代代口碑相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增加着自己理想与追求、爱与恨、呐喊与呼唤、愤怒与控诉、揭露与抨击,人民群众的思想与愿望凝聚了孟姜女不朽的精神和灵魂,使孟姜女传说故事不断地丰富,故事情节也随之不断地演绎和神化。在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孟姜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传承中孟姜女从单一的爱情故事不断地升华为反对战争、反对压榨、反对无休止的奴役和压迫,追求自由、平等、呼唤和平、盼望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举家团团圆圆,最本质朴素原始的幸福生活。这就是孟姜女文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和命脉,也是孟姜女文化现象不论从穿越历史时空最长,还是流传的最广泛,不论是内容最丰富版本之多,还是最具人民性与代表性来说,都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
    孟姜女传说故事是我国乃至世界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那么,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据考证:孟姜女故事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四次较大的高潮与演变。而每一次演变与高潮,都无不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变迁与苦难环境不可分割。人民越是苦难深重,孟姜女传说故事呼声就越高、越广、越激烈,香火越盛。可见孟姜女与广大人民群众是多么的血肉相连,心心相通,孟姜女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神圣。这在中外民间传说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据考证和史载,孟姜女传说第一次大的演变与兴起的高潮是在公元前550年后,那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不息的年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年代。孟姜女传说故事在“下妾不得与郊吊”史实的基础上开始传播,此后的记载中又出现了孟姜女的善哭、投河及哭倒齐长城城墙的壮烈的局面。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某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由此孟姜女哭长城由哭齐长城的传说而始。
    第二次是在约三百年的秦长城后,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和影响最久远的一次高潮和演绎。孟姜女的故事由齐长城演化为了秦长城。因为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后的封建皇帝,又是历史上最大的暴君,甚至空前绝后,修筑秦长城是人民最大的徭役,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与苦役,孟姜女哭齐长城的故事虽然已经远去,但更多的孟姜女生离死别的悲剧却在不断发生着。孟姜女哭倒齐长城逐步被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所替代而演化,孟姜女哭倒秦长城内容进一步丰富壮大,使得故事更有群众性、普遍性、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寓意更加深刻,由此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罪恶的根源封建统治阶级的祸首皇帝。所以这次演变是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无可替代的,他甚至颠覆了孟姜女传说的根本和原有的孟姜女哭倒齐长城最早的原始传说,造成了孟姜女与秦长城的不解之缘和其根深蒂固的传说与流传,形成了历代都认为孟姜女哭秦长城之说。这与秦始皇高压政策下大修秦万里长城的繁重奴役和劳动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之极是绝对分不开的。
    至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 “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临淄说、杞梁说等等说法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当然也有学者说哭倒的是齐国的都城临淄城楼,后又演绎为齐长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
    古代战争不断,战乱灾难深重重,又加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秦长城之事,算是文人对以前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感慨与文字的记载与承前启后结论。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又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女神化了的孟姜女,各地都兴起了建立孟姜女庙的热潮。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明嘉靖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也有说石棺内是一对男女石像,男的写着万杞梁,女的写着孟姜女。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又成了江苏苏州人。
    第三次高超的演绎是在明王朝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统治阶级的本性所致,不顾广大劳动人民的死活,大批征用民工修筑南京城和中都城,这又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苦役和灾难,当时元末频繁的战事刚刚停息,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流离失所的人民还没来得及喘息,在人口已经锐减,人民正处于痛失亲人的悲痛欲绝中,此时此刻统治阶级不但没安抚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反而又要“每户一丁”抽去筑城,这好比雪上加霜与伤口上撒盐,弄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犹如当年孟姜女的悲剧再现。故百姓们实有“人人都是万杞良,家家都有孟姜女”之慨!恰逢此时“春调”流行之际,于是“春调孟姜女”应运而生。在移民运动中,此歌流遍全国。这次高潮和演变虽然没有扭转孟姜女传说的主流和颠覆孟姜女哭倒秦长城之说的版本,但却又一次证明了孟姜女是人民的代言人的真谛。
    第四次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此时国力衰败,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状况代替了家破人亡,民族的危亡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光绪16年(1890)左右,《孟姜女过关十二月花名》在湖州首刊,随即风传,后来其他刊物相继登载。“孟姜女”又在这一特定环境形势下唱遍了全国。
    研究历史的原则是求其真,而研究传说的原则是观其变。孟姜女传说的后三次演变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的,孟姜女文化是历代人民用血汗浇灌着这一传说之奇葩,在历史发展中,人民使他不断的在成长着丰满着,所以,她是人民意愿的表达,她是人民感情的表现,她是人民喜怒哀乐的晴雨表,孟姜女是二千年来人民反抗压迫、发对奴役、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化身、媒体、喉舌、真真正正的代言的东方女神和人民的代言人。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深深认识到: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推动民族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与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响应十八大号召,借十八大的东风充分发挥利用好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产,更好的发掘、整理、研究、创新、提炼、升华、铸造好我们的文化产业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孟姜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丰富的遗产和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惜进一步提炼她的文化精华和内涵,升华铸造这一文化新的品牌结晶,我们所创意、论证、策划、设计的世界和平女神文化与和平项目正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卓有成效的献礼,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号召的具体行动和落实。
    在中国乃至世界孟姜女传说流传的范围极其广泛,仅在国内据不完全研究统计,该传说流传的省区就包括了: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甘肃等遍布神州。有孟姜女相关遗迹的地方也很多,如山海关的姜女祠庙、姜女坟,辽宁绥中县姜女祠,河南杞县孟姜女庙,陕西哭泉及孟姜女庙,上海万喜良和孟姜女的石像,山东淄博姜女泉、姜女庙、姜女祠、孟姜女故居、孟姜女纪念馆等,孟姜女可谓庙宇、祠堂,遍神州,足迹宫室布四海。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竞争申报属于自己地方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以为“探其原委”的申报是正常无过的,但关键在“取其精华”的打造才是真谛所在。
    文化是靠做的,不是靠争的,不做争来也没用,谁做才是谁的,在哪里做才属于哪里的,谁做好了、做大了,谁才是赢家。屹立在美国港口城市的自由女神像,本来是法国的雕塑家送给埃及女王的礼品,在遭拒后,才转送给了美国,追其原由没啥文化底蕴,开始只是件雕塑艺术品罢了,可当美国人把她耸立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纽约湾港口后,人们才不断的赋予她新的文化内涵,尽管如此,自由女神像终成为美国的标志和象征,也成为世界人民认识美国的一张金光闪烁的国际名片。她手中高擎的燃烧着照亮自由之路的火炬,"吸引了全球的目光。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的东方女神是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偶像和女神,他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不朽的民族精神,不论从哪方面理论,都是绝无仅有、无与伦比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和平女神。我们坚信我们的和平女神一定会满载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理想和愿望走向世界,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偶像和呼唤世界和平的女神。和平女神也一定会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最有文化底蕴的、最具代表性的、魅力四射的、影响世界的国际名片。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倡导文化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号召下,我们还犹豫等待什么?我们不做谁做?我们不干谁干?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真诚的、勇敢的、无私的奉献传播我们的文化,用我们优秀的文化去影响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美德,让我们勤劳、善良、友好、文明、和平的愿望与世界人民心心相印相通,为世界和平作出中国人民应有的贡献为己任和使命。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正在召开的十八大中所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和平女神是中国人民呼唤和平维护和平的标志,亦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和谐的旗帜和象征。让我们的和平女神满载着中华民族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使命,凝聚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祝愿与友好,去迎接世界和平大同的光辉未来吧!这是中国人民的心愿和追求,更是世界人民的心愿和期盼!!!

壬辰年梅月
与鲁中竹韵楼